10月9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参加国家汉办“大使班”授课试讲活动在行政楼504会议室举行。“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翁帕松、阳安娜、甲氏咏、费兰花、国家汉办师资处副处长何薇、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和静以及“大使班”部分授课老师出席了活动。
翁帕松的讲座主题是“共享单车”,他通过介绍自行车的前世今生以及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引入主题,结合自己在北京学习生活中使用共享单车的亲身经历,分析了共享单车与互联网、物联网发展的关系,共享单车的利弊和发展前景,引发同学们对中国发展变化的深入讨论。
阳安娜的讲座题目是“我的二维码生活”,她结合自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背景和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经验,从吃、穿、住、行四个方便介绍了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多重功能。精心设计的课前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不仅能够激发大使班学员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其汉语表达能力。
甲氏咏的讲座主题是“中国铁路”,她从中国铁路和高铁的发展引申出“农村留守儿童”“春运”和“候鸟老人”等社会现象,并分享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引发学员们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她还添加了网络热词的学习和游戏环节,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时代感和互动性。
费兰花的讲座主题是“苏州园林”,她从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课文《苏州园林》入手,介绍苏州园林的色彩、布局、建筑特色。同时结合了自己2019年5月间的苏州之旅,从普通游客的视角介绍了苏州的独特魅力。讲座还分析了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特色和异同,挖掘园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试讲结束后,何薇介绍了“大使班”的特点和背景,希望博士生利用自身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向驻华外交使节分享交流对中国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示新汉学博士的风采和“孔子新汉学计划”项目的成果。和静也从沟通技巧、背景延伸和语言精准三个方面给博士生们的课程提出了具体建议。
国家汉办“大使班”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举行18期,为来自100多个外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的1600余名外交使节提供系统化的汉语和文化课程。2019年8月24日第19期正式开班,与以往课程不同的是,本期特别邀请了四名“孔子新汉学博士生”加入授课,北外新汉学计划博士生由于语言+专业的优势,成为首批被邀请的授课教师。
2013年,为了帮助世界各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增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设立“孔子新汉学计划”,其中就包括新汉学博士生项目。作为全国14所首批“孔子新汉学计划”实施院校,截止到目前,我校共招收39名新汉学博士生,已有13位联合培养博士顺利结业,6位来华攻读学位博士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