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在孔院柯达依(Kodály)厅举办了中国山水画色彩讲座。主讲人为罗兰大学孔子学院高级艺术导师、书画家霍尓瓦特·尧尼斯(Horváth Janisz)教授。讲座时长90分钟,有20余人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霍尓瓦特·尧尼斯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颜料获取和制作的方式,详细讲解了中国古典画家如何在山水画中使用不同的色彩,以及这些画作及色彩的使用和欧洲同时期画作的区别等等。“中国山水画中的色彩一般不会混合,而是在纸上分层,从而提取出一种新的色调”,他还强调,在中国画中,空白处起着突出的作用,这是欧洲人初步接触时很难理解的。
霍尓瓦特·尧尼斯为大家展示了多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并结合这些作品讲解道:中国古典画家们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再将他们的感受和印象——而不是现实——呈现在画纸上。这也是中国古典画与欧洲画作极大的不同之处。这些画使用的颜色很少,大多数画作中最强烈的颜色反而是红色的印章。中国山水画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虽然画中没有特意勾勒或突出水,但能够让人们确切地知道这幅画是河流、是湖泊。这就是中国古典画理念中的“画意不画形”。
霍尓瓦特·尧尼斯告诉大家,现在在中国,大学里的绘画有两个专业: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艺术,不只对中国,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在霍尓瓦特·尧尼斯教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匈牙利民众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山水画和其中的色彩知识,领略了这块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美。
(供稿 罗兰大学孔子学院 武雷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