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协助举办“2012科隆中国节”

2012-09-16 

2012年9月14日至16日,在科隆大教堂下的蓝卡里广场(Roncalliplatz)上,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协助科隆市举办了“2012科隆中国节”。本次活动是作为科隆与北京友好城市伙伴关系成立25周年庆典的一部分,围绕“龙舞科隆”这一活动主题,展示了各式各样饱含中国元素的节目。在本次活动中,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除了负责开设中文体验课、现场书法表演及回答热情的德国游客关于中国的各种问题外,还跟中国华为公司、海南航空合作,成功地用数码高科技的形式向科隆市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9月15日,在位于罗马德意志博物馆(Römisch-Germanischen Museum)前的主舞台上,科隆市市长于尔根·罗特斯用中文和在场的中国观众打了招呼:“各位中国来的朋友,你们好!”在场的中国观众顿时沸腾了,他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他们的热情与真诚。接着,市长表示:“其实我们和中国北京已在25年前就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我们早该办一场有关中国的活动。借着今天的机会,我亲爱的科隆市民,请你们与身边来自中国的朋友尽情交谈,享受属于我们的节日吧!”

白色帐篷展厅里面共有8个展区,华为公司在这里展示了他们研制出的新媒体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大型触摸屏等,每个新产品中都装有关于中国的问答游戏,观众可以先回答问题,然后参加有奖竞猜活动。

北威州州长卡夫特女士参与回答了关于中国地理常识的问题,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先生与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培高德博士也参与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来自杜塞孔子学院的培高德先生表示:“这道题太难了,可能对于很多中国来说,他们都答不上来。”大家在一阵笑声之后来到第2个展区。

在华为公司设计的一个巨型俯瞰式触摸屏上,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张中国地图。卡夫特女士正在仔细观看,她还亲切跟游客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临走前她说:“总之,这个国家太大了。”

蓝卡里广场的主舞台是多数观众驻足的地方。因为在舞台上来自中国北京的演员们给德国观众带来了中国的杂技、杂耍、舞蹈及民俗音乐表演。当京剧的武行相互交接红缨枪并在舞台上连续翻跟斗时,德国观众发出了唏嘘赞叹。我想这次科隆人一定大饱眼福,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如此地道的中国文化。观众中也有不少父母分别来自中德两国的家庭,这也算是中德友好的一个象征。

一位中国妈妈抱着她混血的宝宝,当舞台上京剧表演者完成一整套动作,定格在舞台上时,这位妈妈跟孩子说:“这时,你要叫‘好’字,这是中国的文化。”也许孩子听不懂“文化”二字,但她已经可以张口喊出“好!”

舞台上节目层出不穷,看点颇多。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击剑银牌的德国选手布里塔·海德曼(Britta Heidemann)正与来自科隆本土的老牌乐队Die Höhner与在场观众打招呼。海德曼曾在大学的时候读亚洲经济与文学专业,她会说中文。她正用中文帮Die Höhner乐队的主唱Henning Krautmacher先生翻译他们即将唱的歌曲名字给在场的中国观众。最不可思议的是海德曼下场之后——Die Höhner乐队的成员其实也会“说”中文。之前,他们曾在中国旅行,与中文老师一起学了部分中文歌曲,在科隆中国节上,他们居然不带一点口音的完整演艺了中国的著名曲目《茉莉花》。在演唱乐队原创歌曲《真好,你在这里!》的最后一个小节时,他们也用发音纯正的中文做了最好的诠释。场下的中国观众赞叹不已。

一位德国妈妈背上的小女孩也成了镜头的焦点。可爱的小姑娘也许还不会开口说话,手中拿着的五星红旗是如此鲜艳美丽。这位德国妈妈带了3个孩子一起看2012科隆中国节,当问起孩子的父亲在哪儿时,孩子的妈妈苦笑了一下:“他们的爸爸正在中国出差!”正在这时“中德同行,友谊长存”的口号在主舞台响了起来。

上一条: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中文话剧《春香新传》在我校成功演出 下一条: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中文话剧《春香新传》首尔•北京成功巡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