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9日至8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中国饮食文化”线上夏令营。本次夏令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资助、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共有来自越南、俄罗斯、爱尔兰、波兰、美国、保加利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尔巴尼亚、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南非、亚美尼亚、挪威、突尼斯、西班牙、乌克兰、塔吉克斯坦等18个国家(按所在国学员数量从多到少排列)的290名学员参加了本期夏令营。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马仲武在开营仪式上进行了精彩发言。他向学员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合作、学科建设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希望学员通过本次夏令营,学习中国美食的中文表达,了解中餐礼仪的文化知识,感受中国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马仲武发言)
夏令营的教师代表燕妮说,美食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国别的文化,一直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她重点向学员介绍了本次夏令营的课程主题、类型和学习要求期待学员们能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同时欢迎大家有机会亲自来中国品味特色美食。

(教师代表燕妮发言)
刚开营时,爱尔兰学员Boyang Hu就提到,自己在8岁时曾跟随妈妈到过中国,从那时起爱上了面劲道、汤美味的牛肉拉面,他希望通过此次夏令营,提升自己与亲戚朋友用中文交流的能力。俄罗斯学员Bratchenko Alina说,期待通过这次夏令营能够了解更多中国菜的做法,结识更多热爱中文的朋友。波兰学员Katarzyna Sus还以视频的方式介绍了她最喜欢的中国菜-北京烤鸭,并以文字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饺子,她知道在中国北方,人们在除夕要吃饺子。
此次夏令营围绕“美食”和“用餐礼仪”开展语言教学,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录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员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美食文化,学会地道的中文表达方式。线上直播课中,教师以“中国美食”为媒介,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让学员学习到真实、鲜活的汉语。

(课堂上介绍传统小吃糖葫芦)
在学习中国美食的同时,学员们也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国的美食文化。俄罗斯学员琳娜介绍了她家乡各种各样的美食:奥克罗什卡、耳朵、白菜汤、盐渍蘑菇,以及一种特别的“饺子”--樱桃饺子。此外,她激动地展示全家画的中国长城,并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热爱中国文化。越南学员武郑周江还介绍了越南美食河粉的做法。

(俄罗斯学员琳娜一家描绘的中国长城)
纵观8天的课程,通过“中国美食派系”、“北京特色美食”、“中餐礼仪”、“外卖员的故事”、“走亲访友”和“年夜饭”六大主题的学习,学员们不仅了解了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学习了中餐礼仪,还透过外卖员的故事了解了高速发展的中国。中国的家常美味,也是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更浸润着中国人家的情结。在中国的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是调和与平衡,这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乃至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饮食文化”线上中文夏令营力求以丰富多元的中国美食为载体,让世界各地的中文爱好者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感知中国人质朴真切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