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7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与中法兰肯地区工商联合大会合作,邀请中国脉冲(China Impulse)创始人汉学家施雅姗(Alexandra Stefanov)举办“产地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在线讲座,共有37位观众参加。

施雅姗曾在海德堡、天津和上海求学,专业为汉学和跨文化学,毕业后曾作为项目主管在多家同中国业务相关的公司工作,对中国的互联网文化、创新发展、数字化发展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作为中国脉冲的创始人,施雅姗的研究和探索帮助很多人了解了中国的数字化产业。
庞大的网民数量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数字化生活在中国成为必然,对数字化的开放心态推动了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同时,诸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也一直在积极研发人工智能产品,拓展数字化环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便捷化和智能化。施雅姗结合自己在中国的数字生活体验,认为中国数字化产业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包容心态,以及日益精良的产品研发和升级能力都值得借鉴。当然数字化发展也不是百利无一害的,其负面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施雅姗还为观众介绍了新书《产地中国的数字化发展——中国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经济、贸易和市场推广转型》。书中不仅详细解析了中国的数字化,还分享了22位专家在中国数字化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对欧洲面对数字化领域提出了建议,例如保持尝新心态,提高决策能力,重视用户体验等。
讲座的最后,观众们一起欣赏了上海无人机在天空组成巨型二维码的视频,在感慨当今日新月异的数字化产业进程的同时,也对未来的数字化生活产生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