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8日,“汉语教材交流座谈会”在韩国外国语大学顺利举行。本次的座谈交流会由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特邀多年从事汉语教材收集和研究的对外汉语教学知名专家、中山大学博导、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周小兵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邀请目前在韩国各高校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教授、学者及孔院教师三十余人参加了交流讨论。
为使本次专题交流座谈会收到最佳效果,我们提前策划方案,征集了教师们在汉语教材方面的疑惑和问题。本次交流座谈会旨在为韩国的汉语教师提供了解目前国内汉语教材开发情况和探讨主要研究课题;如何把握各类汉语教材的特色和根据不同课型选用最适合的教材;选用不同教学法的代表教材如何使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材的特色和效果等等,通过讲座专家的指导以及相互交流,提高教师们对汉语教材的了解和把握。
座谈会上,老师们首先向周小兵教授提出了自己在科研及教学中遇到有关教材方面的困难与疑惑。周小兵教授针对大家提出的种种问题,结合国内出版的一些教材内容为实例,从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指出现今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教授基于中山大学的全球汉语教材信息中心和全球汉语教材库,从教材分类、教学媒介、教学对象和出版信息等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全球汉语教材的概况与比例,并指出汉语教材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让老师们对全球的汉语教材有了一个较为宏观的认知。接着,周教授对韩国的汉语教材从出版地、教材介质、纸质教材的分类、适应对象、适用水平、责任者及出版社等七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现今韩国的汉语教材编写水平相对较高,但依然存在四大问题。最后,周教授从教材的定义入手,提出了好教材的五大标准和优秀外语教材的三大要求,使参会老师们对当前的中外汉语教材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参会的老师们对于如何评估教材的优劣和把握选用教材更感兴趣。周小兵教授详细地介绍了McDonough, J. and Shaw, C.的理论模型中的评估模型,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外部评估及内部评估。在此基础上,周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对如何使用教材给出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最后的交流座谈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参与度极高;周小兵教授认真回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专题交流座谈会的时间虽短,但老师们对于全球及韩国教材的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初步了解了如何科学地评估及使用汉语教材。这次座谈会也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汉语教材研发、编写及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方面进一步拓宽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