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受邀参加”欧洲面面观”专家论坛。活动由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历史学家克劳斯·赛弗尔(Claus Schäfer)主持,德法(法国)学院院长帕斯卡勒·霍格尔(Pascale Hoeger)、德希(希腊)协会主席海珂·舒尔茨(Heiko Schultz)、德波(波兰)协会主席弗奥本·迪特里希·舒尔兹(Froben Dietrich Schulz)及德美(美国)学院院长安德里希·福尔克(Andreas Falke)等专家出席,近30名观众参加。该活动由埃尔兰根市政厅、德法协会联合举办。

与会专家以他国立场从经济、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等多角度批判性分析了各国与德国及欧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就中国人眼中的欧洲而言,徐艳表示,与欧盟相比,中国更习惯于和欧洲各国建立合作。就中欧关系而言,欧洲各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不一样。如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三国,意大利希望加入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法国总理马克龙在2018年访华时赠送一匹骏马,表示自己中文姓“马”,今年三月马克龙在尼斯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这都表示了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反之,德国动辄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维度与速度引人关注,尤其是随着“新丝绸之路”平台的搭建,也引起了一些恐慌,欧洲一些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经济抵制政策。徐艳呼吁,欧洲需要正视中国的发展,同样拥有古老的文明,悠久的文化,欧洲中国应该互相尊重、共同提升。她风趣地说,古老的欧洲慢慢地不再是科技的先进代表,而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博物馆,而博物馆也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欧洲各国之间应该摒弃嫌隙,携手合作,无论作为欧洲的债务国还是债权国,应该平等对话,欧洲各国之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合作;欧洲各国的选民也希望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能够参与到大欧洲的建设中来。
5月23日,新一届欧洲议会大选举行,欧洲成员国约4亿选民将参与此次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