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迎来了其品牌项目——“文化沙龙”五周年的纪念日暨第61期Jour Fixe活动。文化沙龙每月举办一期,从2007年伊始至今,其话题丰富多彩,涉及中国文化、经济、人文等多个方面。开办五年来受到很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的欢迎。
本期文化沙龙的主题是“将军岳飞与宰相秦桧——关于忠诚的疑问”。 岳飞、秦桧,两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名字,两个形象截然相反的历史人物,一个大忠,一个大奸。然而“忠奸”是否可以泾渭分明地划分?对二人的历史评判依据是什么?单一地以“是”、“非”为结果的评定是否让人们不经意忽略了什么?主讲人Jakob Pöllath先生,德国汉学学者,就这一话题论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与在座的听众展开了讨论。

Jakob Pöllath先生今年在台湾访问期间,在报纸上看到了民进党暗讽执政党如当年的奸臣秦桧,继而引发了思考。讲座中,Jakob Pöllath先生就南宋当时的历史背景做了简单回顾,然后介绍了历史对岳飞、秦桧二人评判的主要参考依据,以及一些历史文献和个别学者对二人在政治上的绝对善恶存在的不同的观点。
讲座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结束后听众们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主讲人Jakob Pöllath先生无意对“忠诚的疑问”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对中国人心中岳飞、秦桧二人固有的形象,既不支持亦不颠覆,只是陈述不同的声音,让听众了解或思考。
除了讲座本身,一位听众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意义。他说:“历史是为谁书写的?” 这或许可以为人们对岳飞、秦桧二人忠奸的考量多提供一个角度。曾经有一位大法官说过:“自由,即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这是思想自由的体现,是珍贵的。通过客观的讨论让我们对彼此的文化、历史、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加深理解,这也是文化沙龙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