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教室座无虚席,中国传统习俗系列讲座第一讲“求子习俗”开讲。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得中国社会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举行向神祈祷、实行结印等仪式的民俗。按照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求子风俗,求子形式分为三种:结印求子、风水求子、祈福求子。
报告人奥中友协秘书长卡明斯基教授在开讲前为大家展示了“求子”的一些收藏品。有送子观音画、求子娃娃、求子娃娃鞋以及求子麒麟。观众们相互传看这些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求子收藏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现场也向卡明斯基教授请教了很多关于求子习俗的问题。
习俗中还有一类常见的形式是由亲人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做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首先是送去某种食物,据说妇女吃了可以很快受孕,如贵州中秋节有偷瓜送子的风俗;其次是送去带有多子多孙意义的某些吉祥物,常见的有“孩儿灯”、“麒麟送子图”、用口袋装好的百谷、瓜果等。
听众们对这一习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讲座结束时纷纷和卡明斯基教授交流。
本次系列讲座与奥中友协合作举办,系列讲座中的“婚嫁习俗”、“庆寿和丧葬习俗”也即将在本月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