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一场以“汉语教材教师培训”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罗马大学东方学院和孔子学院的6位专家、教师就意大利本土汉语学习者在教材使用方面以及意大利教师和中国教师在课堂合作情况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由孔院外方执行院长Paolo De Troia主持,罗马大学副校长、孔院外方院长马西尼教授,中方院长文铮教授,以及孔院的四十多位中意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还吸引了来自兄弟孔院和其它汉语教学机构的本土教师以及许多汉语爱好者。
基于意大利的本土汉语教材《意大利人学汉语》是在意境内使用率最高、范围最广、受到好评颇多的一部教材,因此,对于此书的编写体例及课堂使用的介绍和探讨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教材编写者张彤冰、白桦和孙萍萍等几位有着多年意大利本土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不同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张彤冰老师着重讲述了本套教材在编写之初的理念与定位:教材分为三本,分别对应于大学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学历教育,而后受到广泛欢迎,在意大利本土普及,成为许多人的自学教材,亦为孔院的汉语课程所采纳使用。孙萍萍老师则是从剖析具体案例入手,介绍“中意1+1”的教学模式,对每一本教材进行了分析、总结与建议,进而深入探讨“本土化汉语教学”的实质所在。她讲到,在学到第二册,也就是中级B班的程度时,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生词和课文的习惯,教师在课上给出重点单词和句型,而不是所有词句都细讲、精讲。背诵对话,是快速学习汉语的一个好方法。
东方学院的Francesco De Renzo教授阐述了对词汇特别是高频词汇进行语言教学的必要性;孙岩老师详细介绍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王睿老师总结了在罗马国立住读学校“Convitto”进行中意合作(1+1)的教学模式。最后,中方院长文铮教授别开生面地阐述了翻译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启发教师们利用汉语和意大利语中那些共通的有规律的语言成分提高教学效率。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孔院教师特别是本土教师们的充分肯定。教师们表示,参加研讨会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并能及时了解汉语教学动态,可谓一举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