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主题为“欧洲与东亚:文化与语言的碰撞”的系列学术讲座

2014-07-17 

2014年7月17日,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与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系列学术讲座在罗马大学东方学院第七教室开讲。本次学术讲座及研讨会由罗马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原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保罗Paolo De Troia教授主持。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Matilde Mastrangelo教授和博士生部主任Marina Miranda教授分别致开幕辞。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红教授对本次学术讲座的举办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讲座分上下午两个阶段。上午,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梅欧金Eugenio Menegon教授首先做了“微观历史:意大利史学传统与中西方历史的关系”的学术讲座。“微观历史”研究是区别于“宏观历史”研究的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对传统“宏观历史”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在近年的历史研究上是一个创新性的突破与思维方法。第二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韩琦博士所做的“康熙和莱布尼兹之间:白晋的易经研究”的讲座。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学术著作,清康熙年间已有不少外国学者对易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韩琦博士的演讲让与会者从中外两种文化的视角对这一经典著作有了历史意义的解读。第三个讲座是比利时著名汉学家鲁汶大学的高华士Neol Golvers教授的 “17世纪欧洲晚期人文主义文化与汉语的相遇”,着重在耶稣会时期外国学者对汉语,尤其是一些汉语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下午,首先是罗马大学的研究员美琳Miriam Castorina教授为大家带来的“那不勒斯汉语课程与意大利早期汉语教材研究”的讲座,美琳教授列举了详细的史料,让在座学者对意大利的早期汉语教学及教材有了一个提纲挈领性的了解。第二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欧语学院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原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文铮教授带来的“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误读——利玛窦的中国艺术观”,文铮教授所搜集的同一题材下中西文化双重视角的史料珍贵而稀有,为当代中西文化艺术史的对比研究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最后是罗马大学东方学院的博士生胜丽Victoria Almonte带来的“东南亚地名的阿拉伯语和汉语翻译”讲座,通过对同一地名双语翻译的历史变化研究,她带领与会学者了解了这一地区社会、历史、文化与语言的变迁。

六位学者的讲座精彩纷呈,从历史、文化、宗教、社会、语言与教育等多个层面对近代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分析,并在新领域为与会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都表示此次研讨会让他们受益匪浅;保罗教授和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Alessandra Brezzi艾丽教授都表示,今后会更多地组织此类学术讲座及研讨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西方文化,参与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来。

上一条:2014“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案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我校举行 下一条:“你和我•在北京”北外夏令营2014开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