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探寻脸谱文化,感受中国民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民俗系列讲座

2014-10-16 

2014年10月16日,应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邀请,奥中友协主席卡明斯基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拉开了2014年中国民俗系列讲座的序幕,主题是《英雄、圣人、魔鬼,中国民间艺术——面具》。

面具,或称脸谱,是中国民俗文化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从贵州辟邪的木制面具、驱魔降怪的面具,到喇嘛教寺庙舞蹈中的面具、京剧表演中的脸谱,再到出自名手的纸浆面具以及庙会时孩童戴的面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面具也不断演变,由最初的祈告神灵,驱邪逐魔的宗教祭祀器物,逐渐成为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据卡明斯基教授介绍,脸谱图案非常丰富,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比如包公黝黑的额头有一弯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的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都会被脸谱化,通过脸谱的造型和颜色、图案,开宗明义地告诉欣赏者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伦理特征。这样的划分使得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清楚明白,欣赏者不用再费心猜测、推理、判断。

配合着演讲,卡明斯基教授还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面具收藏。藏族面具、纳西族虎头、陶制脸谱,还有马勺上的美猴王脸谱……卡明斯基教授的行李箱仿佛一个应有尽有的百宝箱,一个个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脸谱像变戏法一样展现在大家眼前。这些脸谱都是卡明斯基教授亲自到中国民间及博物馆淘来的“宝贝”,在场观众无不怀着新奇的心情传阅着、讨论着,时不时向卡明斯基教授提出问题。

本场讲座为大家揭开了中国面具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风格迥异的脸谱,让大家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继续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条:奥地利维也纳孔子学院举办中医讲座 下一条:李克强访意期间与全意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合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