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丝路文化走进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在维也纳联合国城内举办,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应邀参加,并为现场嘉宾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和美食盛宴。
开幕式上,联合国新闻部马丁•内西尔基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中文、中国文化是联合国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且发挥着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希望通过中文日活动让来自联合国城内外的人们接触中文,走进中国文化,走向文化多样性,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更好地实现文化沟通与发展。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史忠俊大使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传承的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古代丝路精神,提倡的是共商、共建、共享。文化多样性与互鉴交流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之中。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发扬丝路文化与精神,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李勇总干事在致辞中表示,“丝绸之路”曾经不仅承载着货物转运的任务,而且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丝绸之路概念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互融互通。

随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携手中国烹饪协会的名厨团队为大家带来了美食盛宴。由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高炳义先生带领的名厨团队制作的新奇美食令观众们大开眼界,各色不一的美食展现来自中国各地的味道。果蔬现场雕刻引得观众们连连称奇,年轻的师傅用精巧的手艺把蔬菜瓜果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像;三色水饺让观众们跃跃欲试,一直询问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拉面制作的女师傅用娴熟的手法征服了在场的中外观众。

开幕式体验活动之后,丝路文化座谈会上的报告也是精彩纷呈。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李夏德教授通过《孔子学院与中外文化对话》的报告向来宾们介绍了孔子学院着眼当地,因地制宜地进行汉语课程设置以及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随着奥地利群众对中文语言以及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提升,孔子学院通过课程与文化活动两种主要方式,积极拓宽与当地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奥地利观众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中文化对话。中国烹饪协会的姜俊贤会长以《中国非遗美食的保护与传承》为题,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并指出中国美食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饮食文化的精粹,推动中华美食申遗,能够更好地服务全世界的食客,让世人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携手中国烹饪协会以别具一格的活动助力联合国中文日,通过中国语言加美食的方式带给来宾们别样的体验。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