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举办利玛窦系列讲座之三——《利玛窦陈情表:中国明朝时期一个西方人的猜疑与偏见》  

2016-05-10 

2016年5月10日,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举办了“利玛窦出使中国辉煌成果展”系列讲座之三——《利玛窦陈情表:中国明朝时期一个西方人的猜疑与偏见》。讲座人西赛亚·Ÿ亚纳康勒(Isaia Iannaccone)先生是研究中国科技史和中欧关系史的意大利专家。

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举办利玛窦系列讲座之三 《利玛窦陈情表:中国明朝时期一个西方人的猜疑与偏见》 图1

西赛亚先生的讲座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利玛窦的教育背景,他笃爱神学,先后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耶稣学院及印度学习神学,在去中国传教之前,他还系统学习了哲学、数学、天文等知识,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为他日后在中国传教并成为中欧科技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西赛亚先生讲述了利玛窦前往中国传教的艰辛道路,从1582年8月7从印度抵中国澳门、入居肇庆、移居韶州、折返南昌、奔赴南京,到1601年1月24日第二次抵达北京,获许永居北京共19年时间;最后,西赛亚先生讲述了利玛窦对中国明朝时期的手工业、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冶金、天文等领域持有的一些怀疑与偏见,并用详实的史料举例说明其说法的不客观性。比如,手工业方面,利玛窦认为“中国的手工业者不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致力于追求价格低廉”,西赛亚先生列举了中国精美的瓷器、漆器、刺绣等以表达他的异议;建筑方面,“中国的建筑在美观耐用上根本比不上欧洲”,西赛亚先生列举了长城、故宫、天坛、崇禧塔、滕王阁等表达其不赞同等。

利玛窦被中欧双方誉为中欧和中西方科技、文化与宗教交流的先驱,是打开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窗口的第一人,本次讲座使听众从另一个角度多元地了解利玛窦。

上一条: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时尚中国”获奖摄影作品展   下一条: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时尚中国”获奖摄影作品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