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 “中欧丝绸之路研究现状系列讲座”第六场报告会

2016-11-10 

11月10日晚,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与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联合举办的“中欧丝绸之路研究现状系列讲座”第六场报告会如期举行。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朗宓榭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海德堡大学的著名汉学家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教授做了题为“丝绸之路自西向东的传播-中国的佛教石刻经书”的报告。50余名师生及感兴趣的市民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e7%85%a7%e7%89%87%e4%b8%89%ef%bc%9a%e9%9b%b7%e5%be%b7%e4%be%af%e6%95%99%e6%8e%88%e5%af%b9%e6%af%94%e4%b8%ad%e5%9b%bd%e4%bd%9b%e6%95%99%e4%b8%8e%e5%85%b6%e4%bb%96%e5%ae%97%e6%95%99%e7%9a%84%e7%9f%b3

雷德侯教授长期从事东亚艺术史的研究,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雷德侯教授目前在海德堡大学进行中国石刻佛经的研究。在报告中,雷教授通过丰富的佛教石经图片,向听众展示了中国石刻佛经的历史。佛教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逐渐本土化。来自印度的佛经由中国僧人翻译,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这些恰好体现在中国佛教石经的发展上。雷教授还展示了大量自己在中国实地考察时的照片,石刻佛经出现在悬崖峭壁上、洞窟中、瀑布后,赋予了自然景观神圣色彩。崖面和石碑成为佛经的载体,岩壁和石窟也成为僧人打禅冥想的场所。中国的佛教石经不仅是宗教文化,更是结合了考古、书法艺术和历史的物质文化,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雷教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带领听众感受了中国的佛教石经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并在讲座最后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观众不仅赞叹于中国的佛教石经背后的精神内涵,也对雷教授亲自调研和整理佛教石经资料表示由衷地敬佩。

%e7%85%a7%e7%89%87%e4%b8%80%ef%bc%9a%e5%90%ac%e4%bc%97%e8%ae%a4%e7%9c%9f%e8%81%86%e5%90%ac%e9%9b%b7%e5%be%b7%e4%be%af%e6%95%99%e6%8e%88%e7%9a%84%e6%8a%a5%e5%91%8a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与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联合举办的“中欧丝绸之路研究现状系列讲座”自2016年5月拉开序幕,旨在促进中欧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交流,推动东西方文化沟通,今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诸多听众表示,六场报告会题材多样,视角独特,各具特色,让他们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获益匪浅。

供稿:陈惠雯

上一条: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举行三毛作品西语及加语译本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下一条: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举行三毛作品西语及加语译本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