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汉语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规律,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于1月24日下午举办2017年第一次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在李卡宁院长的主持下,汉语教师及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享了教学中的得与失。
此次交流会上,汉语教师志愿者杨依沐详细讲解了他此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小学进行汉语教学的经历和心得。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墨尔本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概况,将其归纳为“汉语选修”“汉语必修”和“双语学校”三种类型,并根据教学特点划分为“沉浸式”“任务型”“应试型”及“双语型”进行讲解。随后他以自己任教的凯瑞文法学校为例,向大家介绍了“AIM教学法(Accelerated Integrated Method)”。这种教学法最初被应用于法语教学,后由凯瑞文法学校的汉语教师借鉴并应用于当地的小学汉语教学中。杨依沐指出,这种教学法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基于词汇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聚焦于较为基础和常用的词汇以及语块的学习,并通过各种游戏,比赛和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反复操练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其次是手势,这一肢体语言在AIM教学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师为所学词汇设计相应的手势,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手势指令说出相应的词汇和句子,进而构成语篇。杨依沐认为,教学中手势的使用能够有效抓住作为教学对象的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在实践中也有若干缺点存在。一是大量的手势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记忆负担,二是手势使用时间较长之后,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会开始觉得简单,无聊而不再愿意参与其中。AIM教学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输入和输出,常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卡片)组词、造句、讲故事、写作文、画画儿、录视频等等。
在认真看完杨依沐准备充分,资料详实的介绍之后,各位教师和志愿者就其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着重探讨了AIM教学法的优劣以及其中可借鉴运用于维也纳汉语教学的地方。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希望此类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举办能够成为常态,以便不断提升维也纳孔院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