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9日,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2025年“国际中文日”文化项目资助,上海市松江布展示馆、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特别支持下,巴塞罗那孔子学院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西语世界里的松江布”工作坊。活动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负责人张礼骏及其学生团队,为西班牙中华文化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非遗体验活动。


巴塞罗那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及行政主任协调员莉迪亚·图伯特(Lídia Tubert Orea)主持活动。在工作坊的引入部分,张礼骏展示了多种织锦类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黎族织锦、傣族织锦、上海绒绣等,为参与者展示了中国特有的经纬技艺与纺织审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风情。

张礼骏以松江棉布为主题,介绍了这一产自上海松江及周边地区的重要棉织物自16世纪起就以商品形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欧洲、美洲,是早期全球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中华文化载体。“江布”“南京布”这些称呼无不展现了中国区域棉纺织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张礼骏还以紫花布为例,向观众介绍了这一拥有天然黄褐色植物纤维的棉纺织品在19世纪风靡欧洲,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文献中都有紫花布的身影。在手作环节,上外非遗中心团队带领参与者以中国“福”字和“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为蓝本,融入个人设计制作布贴画。在实践环节,参与者们在张礼骏以及上外学生高子佳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松江布贴画。通过剪裁、拼贴色彩斑斓的布料,大家不仅学习了传统技艺,还创作出独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向参与者赠送了中国传统技艺“翻花”以及东巴象形文字文创挂件作为纪念礼物。活动结束时,大家纷纷留言表达感想,在纪念本上留言致谢。本次活动不仅为巴塞罗那民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国非遗文化的机会,也为中西人文交流搭建起了多维度沟通的文化桥梁。
供稿/供图 巴塞罗那孔子学院 高子佳/宋博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