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师资培训 >> 正文

全国首届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训研讨会

2010-04-10 

随着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汉语师资问题逐渐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问题,而如何培养适合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形势的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尤其是培养面向非英语国家的汉语师资,也已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重点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水平,加强各高校对外汉语学科之间的交流,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于2010年4月8日至10日举办“全国首届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研讨会”,邀请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商良策。

全国首届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研讨会的召开得到各方的积极支持,国家汉办师资处处长杨金成、北外校长陈雨露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30余所全国著名院校77位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前来参会,另有数十名校内外师生旁听。此次会议规模大、层次高、社会影响广泛。

为保证会议成功举办,汉推基地成立会务组,组长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处处长、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执行主任张晓慧副教授和中文学院副院长、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副主任丁安琪副教授共同担任。成员有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和中文学院基地办公室的7名工作人员,并有33位学生志愿者在会议期间服务。

会务组在确定会议主题和参会代表食宿安排等细节问题后,便向全国各院校对外汉语教师发出参会邀请。会议邀请一经发出,得到各方的积极反馈,共有35位对外汉语教师围绕会议三个议题提交了论文摘要。为进一步扩大会议的影响力,会务组在会议期间举办了由全国63家汉语国际教育培养院校专门负责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教学工作的领导参加的专家论坛,就各院校所关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志愿者教师及外国学生的教学实习问题进行讨论。

在大会开幕式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金铭、对外汉语界知名专家李晓琪、李泉先后做大会主题发言。他们的主题发言的内容角度不同,各有侧重。赵金铭教授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和特色》中,着重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李晓琪教授在《非英语国家汉语师资培养课程思考》中,通过对美国大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ESOL)研究生课程、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MTCSOL)课程与北大-韩国梨花女大合作办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双学位(TeCSOL)课程三者的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课程的设置体系中的缺失,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李泉教授在《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中,对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应建立针对国际汉语教师的不同层次的标准要求。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分专家组、A组和B组进行讨论。专家组以汉语师资培养中的实习问题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为讨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刘芳芳老师的《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MTCSOL教育实习模式探索》和崔立斌老师的《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分别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习模式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模式。此外,与会专家还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展开讨论,针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教指委的各位专家给予了相应解答。

其他两组的讨论也都呈现出多领域、多角度、多方法的特点。各组发表的论文不仅涉及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问题,还涉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商务汉语教师培养等问题;不仅探讨了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所应涵盖的基本内容,而且还探讨了国内教师和海外本土教师的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不仅有理论层面的探讨,还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方法的交流。

本次研讨会的论文角度新颖,分析深入,敢于直面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部分论文已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专家们在讨论中也提出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如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文化课?母语背景不同的汉语教师是否应该放在一起培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和把握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关系等等,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不少研究基础与素材。

上一条:2010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选拔考试 下一条:2009年赴非英语国家汉语教师海外培训行前培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