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由孔子学院工作处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华语言文化的全球书写”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图书馆四层报告厅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吴应辉做了题为“国际汉语师资需求的动态发展性和国别差异性——兼谈‘超本土’汉语教师新概念”的讲座。讲座由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主持。

首先,吴应辉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汉语师资特点,指出一个国家随着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汉语师资的需求也处在一个动态发展中,呈现层次递进的特点。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端水平国家对师资的需求,吴应辉提出“超本土汉语教师”这一新概念,指的是以汉语为母语,消除了在任教国的跨文化交流障碍的国际汉语教师,是国际汉语教师的高端形态。他表示,在研究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汉语师资需求时,不仅要注意“量”的需求,更要重视“质”上的递进需求。
其次,吴应辉强调,无论在汉语教师的“量”或是“质”上,都应该重视国别需求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培养汉语师资,以满足各国对师资的多元化需求。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与吴应辉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孔子学院工作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汉学博士等师生90余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