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7日,慕尼黑孔子学院举办第198期文化沙龙活动,活动以“歌德与中国:精神的避难所——或诗意邂逅的可能性”为主题,由卡尔-海因茨·波尔教授(Prof. Dr. Karl-Heinz Pohl)担任主讲人。波尔教授1992年起担任特里尔大学汉学教授,现已退休。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西方跨文化对话、中国思想史、现代和前现代中国的伦理与美学。

在活动现场,波尔教授深入分析了歌德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独特联系。他指出,在歌德的青年时期,他曾经是“狂飙突进”思潮的一部分,与赫尔德一起反对洛可可风格,这种反抗在当时的“中国时尚”(Chinoiserie)中达到了顶峰。波尔教授阐述了歌德如何在几十年之后,以一种科学的方式重新审视中国,广泛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资料,并尝试探索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他特别强调了歌德将中国视为精神避难所的观点,并探讨了这种观念如何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讲座最后,他还探讨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歌德有机会阅读唐代诗人杜甫或李白的作品,他将如何进一步扩展文学视野。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参与的观众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极具洞察力的问题。本次文化沙龙不仅是一场学术讲座,更是一次文化和思想的盛会。
供稿 慕尼黑孔子学院 赖洪芷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