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4日至2月28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在沃特林中学(Watling Academy)、菲茨哈里中学(Fitzharry's School)、牛津中学(Oxford Academy)、牛津高级预备学校(Oxford High Preparatory School)等当地10所中小学举办“你好·中国”新春汉语营,开设了15门42场次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共1643名中小学生参加。本次“你好·中国”新春汉语营是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院成立以来课程类目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与人数实现了122%的同比增长。

国际中文教师陈默晗负责书法和中国传统刺绣教学。在书法课上,陈默晗为学生讲解中国书法的书写要领,带领学生练习“福”字的写法,还指导学生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在刺绣课上,陈默晗带领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国传统刺绣作品,学生们都沉浸其中。
在剪纸工作坊,国际中文教师陈慧带领学生一起剪出了中国的“红双喜”;此外,陈慧还在中国婚俗工作坊中对中国传统婚礼进行了介绍,并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孙潇雨的带领下,学生对中国传统茶艺的多道工序有了生动地了解,并品尝了多种中国茶。在孙潇雨负责的中国画工作坊中,学生采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绘制了柿子,并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柿柿如意”书签。
在中国传统扇面、五禽戏、绒花制作以及活字印刷等文化工作坊中,学生们都体验了形形色色、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文化作品。以上活动都收到了参与学生和合作学校的热烈反响。牛津中学的负责人表示,这次“你好·中国”新春汉语营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在汉语课堂之外还能有机会体验独特的中国文化,这让学生们热情高涨。希望有机会能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院再度合作,让学生们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你好·中国”新春汉语营以文化工作坊为主,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多种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包括中国传统刺绣、川剧变脸、中国古典乐器、茶艺、剪纸、书法、中国传统扇面、活字印刷、扎绒花、五禽戏、汉服、中式婚礼、中国画、中国结以及中文尝新共15门课程,其中中国传统刺绣、川剧变脸、中国古典乐器、中国传统扇面、活字印刷、汉服、中式婚礼、中国画8门课程均为新设课程。该系列课程激发了中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将不断向英国本土中小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供稿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 杨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