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9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今年首场线上线下结合的讲座——“孔子喝什么?中国酒文化之辩证”。活动现场严格遵守防疫措施,11名观众现场参与,19名观众在线参与。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Dr. Yan Xu-Lackner)致欢迎词并介绍了主讲人的学术经历。主讲人柯彼德教授(Prof. Dr. Peter Kupfer)曾任德国美因兹大学翻译学、语言学与文化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化系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等职务。2002年开始,柯彼德开始研究丝绸之路,特别是中国和欧亚大陆的酒文化历史。

柯彼德开篇引用了艾青的诗歌《酒》,生动概括了酒的特点,又向观众介绍了“酒”这个汉字的构词和含义。柯彼德以“仪狄造酒”的故事以及商州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为出发点,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回溯中国酒的古老历史以及介绍中国酒独有的发酵物——酒曲,把酒曲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整个讲座从《尚书》、《礼记》、儒家、道家等各个方面阐述了酒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独特的“酒文化”。最后,以李白的名句“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作为讲座的收尾。主讲人与现场以及线上的观众互动,讲述了自己在中国饮酒文化上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