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2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第八期中东欧汉语教师培训。这是自2014年成立中东欧汉语教师培训中心以来,罗兰孔院首次举办线上培训会。来自14个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汉语教师及罗兰孔院全体公派教师和海外志愿者教师以及部分兄弟孔院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近百人参与了本次培训。匈牙利科学院副院长、罗兰大学前任校长、原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荣誉理事费伦茨•胡岱茨(Hudecz Ferenc),罗兰大学副校长、罗兰孔院匈方院长郝清新(Hamar Imre),罗兰孔院中方院长李登贵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费伦茨•胡岱茨在致辞中提到,作为首次中东欧本土汉语教师线上培训,这将是罗兰孔院发展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郝清新在致辞中指出,与西欧、美国不同,大多数中东欧汉语教师都是以本土老师为主,这是我们的特色之一。疫情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挑战,也让我们摸索出了新的方法,相比线下培训,线上培训灵活性强、更易组织,也更有效率。今后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以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继续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李登贵在致辞中表示,罗兰大学中东欧汉语培训中心致力于为中东欧各国优秀的中文教师提供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的平台,为中东欧的汉语教学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次培训会后罗兰孔院将对以往八期培训的内容及方式进行总结,并制定未来五年的培训规划,以指导未来的汉语教师培训工作。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就《新中国汉语教学70年探索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规律》展开讲座,从历史出发、总结汉语的探索,并对汉语发展做出展望。整个讲座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从宏观上给大家梳理了对外汉语发展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带了诸多启示。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杨旭在《网络课堂和线上教学的设计》的讲座中,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同时提供了设备、软件、教学方法及测验等方面的经验技巧。罗兰大学乌韦·波尔(Uwe Pohl)教授以《让语言学习者参与到线上课程中》(Engaging language learners online)为主题,提出了参与性第二语言学习课堂需要满足的五个条件,即动机、探索、参与、使用和反馈,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在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下半场培训中,九位来自中东欧各国的优秀汉语教师分别以“高中汉语教学中的数字化技术支持”、“线上课堂教与学的平衡艺术”、“汉语语法线上教学的挑战与策略”、“新常态下的汉语教学应如何做出转变”、“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新常态下的教学挑战”“网课时代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疫情下汉语学习的动机与困境”、“跨模式、时区和界限训练学生”为主题展开演说,分享了许多真实案例、实用技巧。参与者们也在讨论阶段提出了各在自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本次线上培训的展开是罗兰孔院经过多方努力达成的成果,在当下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中东欧各国汉语教师提供交流平台,针对疫情主题,让学员们有机会能够提高理论知识、获得线上教学实用信息,并启发新的教学思路。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在讨论区表示自己在本次培训会中收获颇丰,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参加此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