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5日,为期一周的第八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落下帷幕。本届电影节设立“佳片精选”、“致敬经典”、“艺术新秀”以及“人文纪实”等展映单元,于慕尼黑城市文化中心的卡尔阿梅里影厅展映了包括《五朵金花》《妖猫传》《春江水暖》等在内的8部华语原声作品,同时选送《过昭关》《暴裂无声》等22部影片供德国电影爱好者在线点播。
本届电影节活动,“存在”和“多元”是两大关键词。多方的努力和支持促成了第八届华语电影节的“存在”:在2020年全世界因为疫情而受到巨大影响和冲击的情况下,慕尼黑孔子学院作为主办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举办的方式,将华语电影节如期呈现给德国观众。电影节的长期合作伙伴慕尼黑市立图书馆、中国电影资料馆、法国中国视窗纪录片电影以及宝马集团为此次电影节提供了大力支持和赞助。电影爱好者们在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下,仍然前往慕尼黑城市文化中心现场观看展映影片,为华语电影节捧场助力。现场热心观众表示:艺术在所有的困境和灾难面前,总能抚慰心灵,带给人力量。今年是特殊且艰难的一年,慕尼黑华语电影节依然如期而至,带给我一次中国文化和审美艺术的宝贵体验,这份坚持令人欣慰。

“多元”是本届电影节的另外一大亮点——将传统中国文化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德国电影学者鲁尔夫∙吉森博士(Rolf Giesen)表示,今年的线上电影节是开拓文化活动新形式的一个试点项目。除“线上点映”项目之外,慕尼黑孔子学院在电影节的框架内同时推出了“文化和汉语线上互动体验课”和“专家学者直播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建立了多个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不同的线上版块协同推广,为观众提供主题丰富的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华语电影节落幕后,线上项目总策划王蓉女士表示:总的来看,本届电影节的线上点映项目在德国影迷中受到积极的认可和欢迎,已经超出了之前的预期。数百名观众在点映平台上注册观影,其中一定比例的线上影迷来自慕尼黑以外的地区。据此王蓉认为,在线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并更好的接触年轻群体,很适合汉语和文化的推广,在未来具有很大的继续开发的潜力。
电影节主办方慕尼黑孔子学院德方院长高芳芳表示,根据往届电影节的经验,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一直对德国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今年特别选映了包括以藏族、维吾尔族、白族等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多部电影作品,其中的两部经典影片《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反映了云南白族和撒尼人的风土人情。为此,慕尼黑孔子学院特别邀请到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的蔡维琰教授,从专业的少数民族文化视角和传统美学视角,在线为观众补充介绍了云南的民俗风情。西南联大文创中心和云南沙朗民族文创园也特别拍摄并制作了两部短片《水》、《火》,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更鲜活更真实地呈现在德国观众的面前。当地时间10月24日,慕尼黑孔子学院在城市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网络直播颁奖仪式,将“中华文化使者”荣誉称号颁给云南西南联大文创中心和云南沙朗民族文创园。
电影是一门聚众的艺术,慕尼黑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缪雨露表示,自2013年首次在德国慕尼黑举办华语电影活动以来,德国的华语电影爱好者群体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期待下一届电影节能为更多的德国影迷带去更丰富多样的华语电影佳作,唤起大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理解和热爱,促进中德文化的交流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