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看报纸,读中国 ——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举办第66期文化沙龙

2012-04-13 

2012年4月13日,慕尼黑孔子课堂邀请汉斯约里•米勒-比斯洛博士,做了有关德国媒体如何报道中国问题的报告,并以《奥格斯堡汇报》和《南德意志报》为例,详细介绍并分析了他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关中国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国的各大媒体及网络上。几乎所有的德国报纸都曾报道过关于中国的西藏问题、艾未未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美国的媒体专家尼尔伯茨曼曾说过,媒体所传播出来的信息对于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说法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适用,的确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是人们不得不承认,媒体对人们的生活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汉斯约里•米勒-比斯洛博士是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语言中心副研究员以及奥格斯堡中德社会研究会主席。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德国媒体对于中国以及与中国相关的问题的报道。米勒- 比斯洛博士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就媒体报道中词汇使用的科学性、报道的相关背景、报道中引用的相关出处以及其他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米勒-比斯洛博士指出很多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的相关消息时,盲目地选择一些人的片面之词,不明目的地引用,断章取义,经常使用一些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甚至对某些真实信息故意隐瞒,都导致了很多人对中国的误读或者曲解。米勒-比斯洛博士认为,经过审查才见诸报端的报道会强加给读者一些作者的主观意见,从而极大地扼制了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

         报告结束之后,听众还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踊跃的提问。大家表示,通过这次报告,今后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不会轻易地相信德国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会有自己的判断力。

上一条: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成功举办慕尼黑市政府青少年假期书法班 下一条:德国慕尼黑孔子课堂成功举办慕尼黑市政府青少年假期书法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