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2日,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马来西亚预赛在位于吉隆坡的马来亚大学孔子汉语学院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比赛是继2007年第二届马来西亚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以来,时隔5年之后的比赛,可谓意义非凡。
预赛在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阮C座二楼学生活动室举办,选手和拉拉队早早地就来到了比赛场地,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来自马来西亚各州数所高校的十二位学子参加了本次预赛。比赛中,选手们通过中文演讲、知识问答、才艺表演三个环节充分展现了自己汉语语言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对中国传统才艺的熟悉和热爱。选手们的家人、朋友、老师济济一堂,为选手们加油,马来西亚马拉工艺大学还派专车将选手和拉拉队数十人专程送到赛场。现场气氛热烈紧张,比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本次预赛邀请了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处主任高炜和其他使馆官员、马来西亚华总副总秘书长陈耀星等嘉宾,当地知名汉学家潘永忠教授、林翠燕博士以及马大孔院的孙杨老师作为本届赛事评委。在开幕致辞中,大赛执行主席,马来亚大学孔子汉语学院中方院长蒋印莲教授说:“我们欣喜的看到,当地马来族和印度族学生在本地华人之外,对此次比赛也报以极大的热情,纷纷积极参与,这充分表明当代马来西亚年轻一代在世界大融合的趋势下, 也在积极构建着自己的未来,汉语也已经成为年青一代实现自身梦想的桥梁”。
在竞争激烈的演讲环节中,9号选手,孔子学院学生RUSTINI从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出使当时的马来西亚马六甲王朝切入话题,“我在想,那个时候马六甲的苏丹和郑和是如何沟通的呢?原来马来西亚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早在600年前就开始了”,这勾起了在场所有听众对历史上中马友谊最初篇章的遥思回想。3号选手ARIFF的题为“我的联合国梦想”的演讲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评委的心,他已经掌握了五种语言,现在又以极大的热情开始学习中文,他立志成为中马两国之间友谊的使者,并希望“有一天能代表马来西亚在联合国和来自中国的朋友一起工作”。7号选手SHAZWAN则分享了他初学汉语时闹出的不少笑话,令人捧腹之余,他字正腔圆的发音、流利地道的表达得到了各位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才艺表演将比赛气氛更是空前高涨,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一决高下。在赛场不时掀起一阵阵的欢笑和叫喊声,掌声更是此起彼伏。1号选手SHOBANA结合中国和印度的传统舞蹈,用马中两种服装,跳出了一曲激情四射,节奏欢快、令人难忘的“马中友谊之舞”。11号选手SYHILLA在雄浑的配乐下,却打出一套刚劲有力、虎虎生风的咏春功夫套路,令人刮目相看。10号选手ANEEQALYA 来自马拉工艺大学艺术系,表演了扇舞,头包黑色穆斯林头巾,身穿大红色中国传统衣裙,更是别具一格,加上那刚柔兼济,曼妙舒展的舞姿,迷倒了全场观众;13号选手ELVYDINA 模仿邓丽君的美妙歌声惟妙惟肖,获得全场观众经久不绝的热烈掌声。

最终,7号选手SHAZWAN 凭借其在各项目中出色而稳定的发挥获得了总分第一,他将有希望于今年夏天代表马来西亚赴华参加复赛。10号选手ANEEQALYA 和11号选手SYAHILLA分获第二和第三名。
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文化处主任高炜、孔子汉语学院蒋印莲教授、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副总秘书陈耀星博士、马来西亚中文之路负责人倪凤钗博士给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
大使馆高炜主任在颁奖致辞中表示,这次比赛不仅为马来西亚选拔了优秀的选手中国参加“汉语桥”复赛和决赛,而且对整个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华社记者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对此赛事进行了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