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玫瑰国中汉语声——索非亚孔子学院举办张荪芬教授逝世三周年追思会

2013-04-25 

2013年4月25日是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创始人张蓀芬教授三周年纪念日,索非亚孔子学院与索非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了缅怀张荪芬老师的追思会。

张蓀芬(1918-2010)于1940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同时获得北平协和医学院高级护校毕业证书。同年加入在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总队,参加抗日医疗救护,并在那里与国际援华医疗队的保加利亚医生甘扬道相识并结婚。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丈夫来到保加利亚,开始了她在索非亚大学的汉语教学生涯。1952年,她与朱德熙先生合作编写了第一部用保语解释汉语语法的教科书。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工作一丝不苟,一生共教出了400多名汉语学生,出版了四部译著,三部词典和多部教科书。2004年1月21日,索非亚大学授予她教育界最高奖章——蓝带勋章,出席授勋仪式的中国驻保大使谢杭生称赞张老师是“中保文化交流最优秀的使者”。

中国驻保大使馆文化参赞刘永宏先生,索非亚东方语言文化中心主任费德道夫教授,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艾立山教授、顾维萍教授,新华社首席记者杨习英、以及张蓀芬老师的家人和学生等50多人参加了追思会。

艾立山院长主持了追思会。首先由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刘永宏致词,他在致词中说,张荪芬是中保两国人民的骄傲,是爱国华侨的典范。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费德道夫教授说,张荪芬女士是‘中国学’的真正支柱和学科创始人。”

张老师的学生戈戈娃教授说,张老师总是严格检查学生们的作业,在学习上要求一丝不苟。她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让她的学生们终生难忘。

张老师的二儿子回忆说,妈妈是一个美丽的中国女人,总是带着微笑,眼光中透着智慧,妈妈很善良,无私地帮助过很多人。妈妈一直很忙,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保友谊事业,没有很多时间陪我和哥哥玩,我们的成长只是妈妈顺便看着长大的。他以此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和敬意。

新华社首席记者杨习英女士受张老师的家属张辛民的委托,把在中国出版的关于张荪芬的新书《玫瑰国中汉语声》带到保加利亚,赠送给索非亚大学图书馆、索非亚大学汉语教研室和孔子学院及各位汉学家。这本书搜集了大量有关张荪芬老师的资料和图片,包括张老师的自述和回忆、中国辞书的记载、中国媒体的报道、专著评传和关于张荪芬老师的报告文学《异国之恋》等,内容翔实而丰富。

一个人走了,一群人在想着她。人们对张老师的思念在流淌,一座看不见的丰碑早就竖立在了人们的心中,一座友谊的桥梁连接着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家和人民。大家纷纷表示,在缅怀张老师的同时,要接过张老师未完的事业,加倍努力工作,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促进中保语言文化交流。

上一条:揭开道教和佛教的神秘面纱——中国宗教系列讲座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开讲 下一条:武术传情,舞韵连心——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协办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巡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