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杨炼来到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与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一同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新诗朗诵会。杨炼祖籍山东,出生于瑞士伯尔尼,6岁时回到北京。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昌平县插队,之后开始写诗。1978年参加北京之春运动,并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1988年,杨炼在北京与芒克、多多等创立“幸存者诗歌俱乐部”。诗人目前居住在德国柏林。当晚七点,杨炼先生携新作《同心圆》来到维也纳大学。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本书的译者,德国波恩大学教授、汉学家顾彬教授。作为德国-奥地利作品巡回朗诵会的维也纳站,二位的到来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欢迎,维也纳大学校区小教堂内座无虚席,听众们安静地聆听诗人文字的声音。《同心圆》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这本诗集中,“取消”了时间的概念,直指人性不变之处境。“——诗、字、我、一切人,都在这个形式里被还原成同一个:非时间的人之处境!”驻留在这非时间的人之处境里的,是“生存于时间之内的有限”和这有限构成的意义的无限性。这几乎是杨炼写作的根本主题。作为诗集的译者,顾彬教授曾在文章中说到:“今年2月在汉斯尔出版的书《同心圆》,为了这本于作者杨炼和出版人米歇尔.库格尔都很重要的诗集,我用了三年时间。”由此可见作者和译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思想上深刻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