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举办“文化活动周”系列讲座

2014-10-03 

2014年10月3日,“索非亚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周”系列讲座第二场“1949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早期(1512—1814)汉语学习与研究的关注”在孔子学院孔子厅开讲。来自德国的海因利希盖格博士、提琴制作大师、提琴演奏家周修纬女士、索非亚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葛志强教授、外方院长安冬妮娅博士、汉语教师、索非亚大学中文系师生及众多爱好者前来参加讲座。

本场讲座的主讲者柳若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教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秘书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中俄文化交流史、世界汉语教育史。她从语言研究的各个侧面、从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视角,为听众阐述西方早期汉语学习与研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同样在10月3日,“索非亚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周”系列讲座第三场“欧洲汉学研究对中国学术生活的意义”在孔子厅举行,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讲座的主讲人李雪涛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副主编,主要从事德国汉学、德国哲学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

李雪涛教授在讲座中以独到的视角对欧洲汉学、国学、中国学术的界定进行了阐释。以《马氏文通》为例,明确阐述研究海外汉学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全面地梳理中国学术史。通过介绍德国汉学家罗哲海中国伦理研究中体现的问题意识,荷兰汉学家许理和对中国早期佛教、明清时期天主教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说明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是中国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学术本身甚至中国学术重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方面突破和重建,也要打破学科以及国别的限制,从国际汉学研究中得到借鉴。

上一条:英国伦敦孔子学院举办汉语角 下一条: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孔子课堂举办中国纪录片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