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应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盛情邀请,三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学者来到了维也纳大学,为这里的师生以及当地市民带来了主题为“现代中国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学术讲座。
上午10点,本次讲座活动准时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刘鹏教授首先登上讲台,为大家做了题为“互联网如何改变中国:一个商业的视角”的报告。他以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已在中国获取巨大成功的互联网巨头为例,为听众详细描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商业环境的影响。同时,刘鹏教授也在报告过程中与大家共同探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却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不强的原因,以及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通过他内容详实的报告,到场听众对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商业环境的变化都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关于互联网与中国商业的报告结束之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的陈若鸿教授在她的讲座中,引领听众们共同领略了竞争观念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以及这一演变过程对中国的各领域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影响。陈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针对“争”,古代中国先哲的共识是“争则乱”。儒家地位确立后,“礼”、“让”、“和”等价值被提到极重要的位置,在之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争”不仅在思想上被拒斥,也为制度所不容。 然而从近代开始,中国人对竞争有了更新的认识。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逐渐开始更充分地认识到了竞争积极的一面。基于上述思想认识,中国在实践中不但在更多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还引入或发展了关于竞争力、竞争秩序的研究,更逐步建立和完善竞争制度,并在各领域展开实践。 除此之外,陈教授还认为,在争与和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方各有智慧,应该相互学习借鉴,不仅是中国能从西方的竞争观念中学习到积极向上的理念,中国几千年来秉承的对"和"的重视也能够极好地丰富完善其他国家对于竞争的理解,有助于建立积极向上,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
在聆听完上午两位学者的精彩报告之后,与会者们稍事休息,尽情享用了孔子学院为大家准备的中国美食,并就上午的两场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下午1点30分,讲座活动继续进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张效民教授进行了题为“21世纪中国外交:成就、挑战与建议”的报告。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21世纪中国的外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张教授带领听众共同回顾了中国外交在21世纪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如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与众多国家的联系逐步加深。此后,张教授结合当下的国际形势,着重谈了中国外交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诸如国际期望不断增强 ,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频发, 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压力增强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张教授也为听众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外交的有利环境,譬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随着其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日益重大 。最后,张教授对中国外交的未来趋势,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例如中国将创造性介入国际事务;提供公共物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区域性机制和制度,优化周边安全环境等,并就这些判断和与会者们交换了各自的意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下午3时许,本次活动正式宣告圆满落幕。此次讲座活动吸引了众多对中国经济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维也纳大学师生,学者以及当地市民参加,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三位学者精心准备的精彩报告获得了与会者们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