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民俗系列讲座

2015-05-28 

     继5月21日的中国民俗系列讲座之一“中国传统节日–新年”之后,5月28日,此系列讲座之二:“清明节和端午节”又如期在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行。

      承接上次讲座主题,此次讲座内容依然围绕中国农历节日的历史和传统。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仍然是奥地利对华友好及文化关系促进协会会长、维也纳 Ludwig Boltzmann中国及东南亚研究所所长Gerd Kaminski教授,他先从清明节的历史起源说起,谈到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一般在四月五日或者六日,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同时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国百姓会在这天为逝去的先辈扫墓,寄托哀思。Kaminski教授还给大家展示了扫墓、踏青的年画,让在场听众通过艺术品对清明节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介绍完清明节后,Kaminski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卷印有屈原诗作《离骚》的竹简。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中国人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熏艾叶和喝雄黄酒等习俗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Kaminski教授还带来了许多中国传统刺绣,比如印有“五毒”图案的小儿肚兜。Kaminski教授向大家解释道,中国的长辈将这些面目可憎的毒虫图案修在孩子的衣服上,象征着驱除毒害、平安健康。一同展示的还包括以赛龙舟和包粽子等为主题的年画,好奇的维也纳听众们争先传阅这些展品,一方面为精美的刺绣技术所倾倒,一方面更感叹中国的悠久文化。

      晚上8时许,2015上半年中国民俗系列讲座圆满结束,下半年将继续举办精彩讲座让更多维也纳市民领略中国民俗文化的趣味与魅力。

上一条: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文、影、戏”系列文化讲座 下一条: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文、影、戏”系列文化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