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音乐会

2015-05-30 

     音乐之都维也纳从来不缺演奏会,可是能将现代与传统间的巨大差异体现并融合得如此淋漓尽致,也并不多见。

      由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支持,echoraum举办的“琴瑟和鸣”音乐会惊喜连连。5月27日进行的首场演出座无虚席,场面热烈。30日的中国民乐与电子音乐的混合表演给观众们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两场演出都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传统曲目,该部分由来自维也纳大学艺术学院的蔡佩洳和台南艺术大学的蔡镇宇姐弟轮番表演,空山鸟语、顽童、十面埋伏等曲目配上中国诗词的解释,引人入胜。琴弦的拨动将观众们带到了山涧,带到了河边,带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描绘了一幅幅中国韵味的画面。第二部分:非调性维也纳派音乐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拥有技术数学和作曲双学位的Dietmar Hellmich先生以“人类能否和电子智能抗衡”为主题进行创作,要求音乐家们向小提琴的电子录音挑战,竭尽所能地去模仿,甚至超越录音本身。曲子虽然不长,但二胡乐手与电子吉他手的全力表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的表演曲目融合了电子背景音,由木笛、琵琶、二胡和电吉他合作演奏,将“琴瑟和鸣”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四位艺术家的即兴合作大有“明争暗斗”之势:木笛的静悄,琵琶的多变,电吉他的喧嚣和二胡的隐忍,四位艺术家们“斗争着”却又“合作着”。

      整场演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各曲目时而空远,时而激昂,西方的张扬与东方的沉淀让观众们充满了惊喜。表演结束后,作曲家们谈及中国元素的融入对于自己的创作有着别样的意义:“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应该了解世界是什么样的,而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素材的国家,我们应该去发现她,去了解她。”

“琴瑟和鸣”音乐会也期待着下一次的碰撞和交流。

上一条: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首次YCT考试 下一条: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首次YCT考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