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纳粹杀害。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将犹太难民拒之门外时,中国的上海向他们敞开了怀抱。经估计,自1933到1941年之间至少有1.8万犹太人来到上海。“上海” 一词也因此成为了“拯救”、“避难地”的代名词。这是一段犹太人在上海定居,就业,受教育,开办实业的历史,然而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本次巡展由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中文领航项目和夏威夷希勒尔联合主办,展品由上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特别策划制作,将在夏威夷大学汉密尔顿图书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展出。旨在向公众展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警醒人们珍视和平,拒绝悲剧的重演。2016年1月20日的开幕式共有超过100位夏威夷各界人士前来参加。
本次开幕式有幸邀请到了犹太人在上海的亲历者、前美国国家外语中心主任Myriam Met博士,她的父母于1939年来到上海避难,Myriam女士向人们讲述了她在上海的童年经历。当时除了上海,哈尔滨等地也曾接纳众多犹太难民。如今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主题是“爱与包容”,人们在患难中相互珍爱、彼此关照,更是维护了人类的生命与尊严。犹太人曾经因为战争流离失所,这使得这个民族更加珍视和平,歌颂生活。苦难使人铭记历史,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使中犹人民建立了特殊的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