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在维也纳大学主楼举办“方寸中的大千世界”专题篆刻讲座。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教授为维也纳民众分享了悠久的中国篆刻的特色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
讲座由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李夏德和马晓燕院长共同主持,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处李克辛参赞出席活动。讲座开始,骆老师用自己在维也纳的亲身感受开题,在短短一天的行程中已经感受到一个重视文化、重视艺术的奥地利,而此次讲座也正是将自己身在的另一个艺术世界分享给大家。接着骆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篆刻艺术在中国的起源和历史,并用具体实例为大家讲述了篆刻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座中,骆老师指出,一门艺术,不管它拥有多长的历史,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就,只要当代人不喜欢、不应用,那么就没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篆刻艺术,在中国拥有三千年的历史,但是至今还不断地有人在从事,在生活中应用,并能够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就是因为除了艺术性之外,还有着极大的实用性,而这也就是篆刻仍然保有活力,并成为真正的能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骆芃芃教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荣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先后举办“天翰云章 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等。编著、主编和编辑有《篆刻艺术教程》、《青草芃芃——骆芃芃文论集》、《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作品集》等书籍一百七十余部。
此次讲座,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邀请骆芃芃女士及为奥地利观众们呈现中国篆刻艺术内涵,打开方寸中的大千世界。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大家边听边做着笔记,跟随骆老师在小小印章中的大千世界中行走。最后,骆老师表示,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目前在世界上也拥有众多的篆刻艺术社团和机构,希望在将来能够和奥地利观众们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且在维也纳开辟新的“中国篆刻艺术”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