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孔子学院是一艘传播中国文化、开拓“一带一路”新战略的巨轮,那么分散在世界各地大小城市的每个汉语教学点就好像一艘艘小船;如何建立持续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这些小船稳健航行,是孔子学院必须面对的大课题。
索非亚孔子学院于2012年建立保加利亚汉语教学联盟,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有遍布保全境的16所学校先后加盟。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大力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支持下,孔子学院每年选派优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奔赴各个教学点进行汉语教学工作,对这些教学点的定期巡视制度已经成为索非亚孔子学院的一种常规机制。
汉语教学联盟成立以来,索非亚孔子学院一直积极与各学校联络,配合联盟学校,根据各自的教学情况和工作需要,设定汉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定期到各联盟学校巡视汉语教学环境及志愿者教师生活环境,了解汉语班的生源情况及教学情况,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葛志强与保方院长阿夏(Aksinia Koleva)与各个教学点校长及汉语教学负责人积极探讨汉语教学发展前景,建立长期沟通机制。

2016年4月21日,由索非亚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带领的巡视小组来到位于保加利亚中部的加布罗沃自然科学高中。校长Tsvetana Kyumyudjiva与巡视小组一起参观了新校舍,讲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很多名人毕业于该校,其中包括现任的保加利亚副总理Tomislav Donchev。她说,她非常高兴去年开设了汉语课,全校650名学生中,已有近100名学生学习汉语,她还计划继续扩大汉语班的招生。在双方探讨本土教师培养时,孔子学院院长提议该校可邀请居住在当地的保加利亚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韩裴(Petko Hinov)来校教授中国文学课程,孔子学院将给予大力支持。随后,该校志愿者老师倪亮进行了教学汇报及公开课演示,在场的各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技巧及经验,并对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4月22日,巡视小组来到位于黑海之滨的保加利亚第三大城市——瓦尔纳市的数学学校,该校是全保加利亚最好的数学学校之一,汉语是该校的第三大外语,有五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汉语。校长Pavlin Petkov在会谈中提到,他们正在努力申办全保加利亚为数不多的“创新型”学校,为该校争取更大的教学自主性,更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汉语课程也将纳入“创新型”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汉语人才。汉语志愿者教师夏悦将字形演变融入汉字教学中,生动形象,寓教于乐。课后还组织学生表演了歌舞剧《嫦娥奔月》,把传说故事与现代流行歌舞相结合,学生们将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演绎得别出心裁,惟妙惟肖。

通过巡视,索非亚孔子学院对下设教学点的汉语教学综合情况及发展远景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巡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各教学点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也扩大了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孔子学院通过组织教学点校长团访华,也促进了中外方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一艘艘“汉语之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