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邀请法国国家人文社科院的中国明清历史学家卡特琳•饶米教授举行题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和传播的贡献》的讲座。这是列日孔子学院围绕其主办的“利玛窦出使中国辉煌成果展”系列讲座的第二场学术活动。
讲座中,饶米教授重点介绍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为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及其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中国皇帝、上层官僚和饱学之士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为中国认识并吸收西方文明提供了机会。她特别提到了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出版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开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之风气。其中的许多中文词汇,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外切、几何等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的。

饶米教授提到艾儒略是继利玛窦之后的又一位著名来华传教的意大利耶稣会士,他在中国传教36年,不仅是个神学家,也是个精通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学者,在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中被尊称为“西来孔子”,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饶米教授最后介绍了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指出他是清初最有影响的在华传教士之一,他作为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