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üdiger Breuer教授访问了伦敦孔子学院,并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师生展开了学术交流。在欧洲汉学的研究领域中,Breuer教授可谓是研究中国古代评话以及民间说唱文学的专家。本期他带来题为《柳敬亭:一个说书人,对话者,改朝换代时期的观察者》的讲座。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伦敦亚非学院的中文系师生15人聆听讲座。
Breuer教授的研究是从关于柳敬亭的史料入手,从这个特殊的历史人物出发,仔细考察历史上的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如陈维崧、吴伟业、龚鼎慈等人赠予柳敬亭的诗句,从而展现在明亡之际,这些文人是如何通过将自己和“貳臣”区分,进行“遗民”的自我身份认同。Breuer教授也指出,虽然柳敬亭并非受过良好精英教育的文人阶层,然而他的交友圈以文人为主,这使得他在遗民的身份认同上,和这些真正的文人阶层并无二致。同时,Breuer教授也研究了《桃花扇》中对柳敬亭这一人物的再创造,更深一步揭露包括孔尚任在内的明末清初“遗民”文人的心理。Breuer教授旁征博引历代朝廷更迭的文史资料,讲座可谓十足“有料”。

在提问环节,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也分享了中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感谢伦敦孔子学院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了解欧洲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视角。他们希望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为推动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的交流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