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德跨文化交际讲座  

2016-06-10 

2016年6月10日,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王魏萌(Christina Werum-Wang)女士举办主题为“中德跨文化交际”的讲座。

讲座由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李夏德教授主持,李夏德院长首先介绍了王魏萌院长的研究背景。王魏萌院长学习的是汉学专业,毕业后在中德工业企业里工作多年,她对中德跨文化交际深有体会。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五年来,她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希望为将在相关领域从事该工作的人提供有效的帮助,避免由跨文化引起的一些误会,从而更顺利的开展工作。

讲座开始,王魏萌院长向观众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谈到“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现场观众回答的是“节日”、“饮食”、“宗教”、“语言”等,随后王院长从名胜游览、文化交际、行为准则、精神基础、榜样人物和日常饮食几个角度为分别阐释了对文化的理解。接着王院长又通过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学中的冰山模式形象地展示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她指出,大家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可能对异文化有一些了解,如服饰、饮食、节日等可见的文化现象,然而要真正了解异文化,不可见的冰山下面才是真正的主体,这包括他们的思想、行为、自由民主性。她说自己在中国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趣事情,在中国经常会看到两个姑娘手拉手或一个人挽着对方的手臂逛街,在德国这是同性恋的标志,但在中国就是友谊的表现,所以最开始闹了笑话。上世纪她在成都的时候,本来外国人就少,而且不是在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她在成都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她的特殊关注度,开始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猴子一样被大家看,“快看,老外”,她非常不喜欢,后来发现这只是单纯的好奇心,并无恶意。随后王魏萌院长从异文化系统、行为准则的方面讲解了如何进行文化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视但是德国文化中不存在的礼节,比如中国人给人递名片一定要用双手然后恭敬地将名片递到对方的手上,这里强调双手递给对方,表示尊重。她指出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了解了异文化的不同后要更加尊重异文化和自己的文化,而非过于以自我文化为中心。

最后王魏萌院长为大家讲解了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W模式,即四个对于置身异文化的态度和适应性,即蜜月期——因为充满新鲜感和好奇,觉得一切都很美好;挫折期——开始遇到问题了于是开始对异文化排斥;调整期——开始尝试理解异文化,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适应期——最终适应文化冲突并慢慢适应。

讲座最后大家就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地讨论,王魏萌院长精彩的回答获得了阵阵掌声。听众们表示,王魏萌院长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解读令大家受益匪浅。

上一条: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承办“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欧洲区预赛” 下一条: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举办第四届“小小汉语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