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伦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学论坛第二十一讲

2017-02-23 

伦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学论坛第二十一讲_副本

2月23日下午,应伦敦孔子学院的邀请,来自南通大学的任怀晟副教授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师生们做了题为《西夏朝服研究》的演讲,这也是伦敦孔子学院中国学论坛系列讲座的第二十一讲。

任怀晟副教授研究的领域为中古中国艺术、中国服装历史研究以及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而他本人也是国内西夏朝服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

西夏朝服的样式一直是学界追寻的问题,而近些年考古发现的新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增加了图像资料的基础。本次讲座的内容分为西夏朝服的称谓、缘起、冠式以及西夏朝服的衣与裳四个部分。任副教授通过对西夏闽宁村野利家族墓木俑头“圭”型饰物,黑龙贵西夏墓石俑与巩义宋陵文官俑作用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对西夏朝服进行介绍。首先,西夏存在朝服;其次,饰“博山”的冠是西夏朝服的重要标志;再者,饰“博山”的冠并非文官朝服的标志,也可能是武官;第四,西夏朝服之冠没有簪导;第五,西夏戴冠者并不披发;第六,西夏文官朝服应该由冠、大袖袍衫、裙裳构成,裳在袍衫内。

本次讲座除了有对于中国文化十分热爱的业余师生参加外,也吸引了几位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到场。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场学者就西夏朝服的“博山”的颜色及图案与任副教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伦敦孔子学院对任怀晟副教授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并为其授予中国学论坛证书。任副教授也十分赞赏伦敦孔子学院为中国学研究与交流做出的贡献,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撰稿:袁志高

上一条:克拉科夫孔子学院举办春季学期汉语公开课 下一条:索非亚孔子学院举行国家汉办向孔子课堂资助中华文化体验设备交接仪式及使用培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