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4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在其艺术空间成功举办以“高速”为主题的中德语伴之夜活动。本次活动结合《高铁》艺术展览,为语言学习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助力参与者在轻松氛围中提升口语应用能力。

活动伊始,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艺术空间主管魏龙德(Ronald Kiwitt)带领现场参与者参观《高铁》展览。他从文化与社会两个视角出发,阐释了高铁作为科技成果与人文纽带的双重价值,并对比分析中国高铁网络的高效集成与德国铁路系统的区域生态特点,引发了在场人员对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思考。

随后,在孔子学院教师吴伊媚的引导下,参与者以小组为单位围绕 “高速” 主题展开多元交流。部分参与者分享个人难忘的火车旅行经历,比较高铁、汽车和飞机的不同体验,谈到“速度”如何悄悄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感知;话题进一步延伸至“技术与创新”,参与者围绕中国、日本、欧洲在铁路技术研发中的进展展开讨论,并就未来列车如何实现更环保、更智能的发展方向交换观点;在 “未来与愿景” 讨论环节,部分人通过手势比划描述理想中的列车造型,还有人现场拿出手机展示相关参考图片,互动氛围热烈。

自由交流阶段,整个艺术空间内,中德双语交替交织,新老朋友畅聊甚欢,充分展现跨文化交流的活力。这一环节既为参与者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有效提升其口语应用能力,也进一步增进了中德双方参与者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