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中国高铁是否可以成为未来模式?”主题论坛

2025-10-15 

当地时间1010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携手德国铁路博物馆共同举办中国高铁是否可以成为未来模式?主题论坛。活动汇聚了中德两国的交通专家、企业与文化机构代表,共同探讨速度时代的未来。埃尔兰根前第一市长迪特马·哈尔维格(Dietmar Hahlweg纽伦堡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莱纳·芬克教授(Prof. Dr. Rainer Fink)、纽伦堡市职业学校联盟主席洪艾本 Ulrike Horneber以及多位德方政界文化界及经济界嘉宾到场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在致辞中,讲述了第一次乘坐二十五个小时绿皮火车抵达北京之后,乘坐飞机前往德国漫长的旅程徐艳提到,因为经历过那个慢的年代,所以她对中国铁路的发展总有一份格外的感情。而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只需四个半小时这段跨越时光的记忆,让关于速度、技术与未来的深度对话更添加了一份情感共鸣。

活动以纪录片《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的放映揭开序幕。影片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旗下国际传播品牌成都+”制作,这支团队以国际化的视角与细腻的影像语言,向世界展现中国城市的发展脉动与文化创新。影片中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在光影流转间折射出中国在全球化叙事中的自信与开放。

随后,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通科学学院的弗洛里安·高(Florian Gau)做主题报告,他以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勾勒出中国高铁发展的宏阔版图。在对比分析中提到,中德两国在铁路建设理念上各有侧重:中国注重干线贯通与效率优先,德国则强调区域互联与社会服务的均衡。这种差异,映照出不同社会在空间治理与发展路径上的思考维度,也为国际交通合作提供了新的参照。

论坛环节由德国联邦交通博物馆副馆长雷纳·梅特斯博士(Dr. Rainer Mertens)主持。来自德国铁路系统技术公司(DB Systemtechnik)国际部销售主管谢尔盖·萨姆亚金(Sergej Samjatin)、EMUGE集团总经理格哈德·克尼尼德尔(Gerhard Knienieder),以及区域交通技术网络新鹰集群Cluster Neuer Adler, CNA)董事长诺伯特·谢弗(Norbert Schäfer)共同参与讨论。讨论在思辨中达成共识:中德虽处不同语境,却面临如何在效率与生态之间、增长与节奏之间重塑交通的未来相似命题。梅特斯总结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乎工程,也关乎社会的愿景;铁路的意义,在于通往远方,也在于让世界更紧密地相连。

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力支持,正是得益于语合中心的持续支持,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得以以语言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让思想与艺术在纽伦堡-埃尔兰根汇聚、对话、传播。


上一条: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5年孔子学院日活动 下一条: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 “走遍中国”系列教材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