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日,慕尼黑孔子学院举办了第213期文化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慕尼黑大学汉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基亚拉·博琪博士(Dr. Chiara Bocci),为听众带来了主题演讲《翠羽与犀角——古代中国以动物为原料的奢侈品制造》,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德文化爱好者参加。

在讲座中,博琪从文化史视角出发,围绕唐代(7至10世纪)的文学典籍、医药记载与百科笔记,特别是段成式《酉阳杂俎》,深入阐释了动物材料在中国古代奢侈品制作中的文化象征与社会意义。她重点分析了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动物元素——犀角与翠羽:犀角不仅因其被赋予的药用价值而受到推崇,更象征着权力与身份;而翠鸟羽毛以其夺目的色泽,被视为美的极致,并常被用于制作簪钗、饰件等精巧器物。通过对器物与文献的交叉解读,博琪为听众呈现出一幅充满文化张力的历史图景——展现了动物材料如何在文化中被赋予意义,建构社会等级、承托美学理想,并折射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积极提问,与主讲人就中西文化差异、古代中国的人与自然观念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本次沙龙不仅加深了听众对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理解,也为跨文化学术对话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