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6日,慕尼黑孔子学院举办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本地汉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素养,促进汉语教学资源与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培训吸引了众多慕尼黑及周边地区的汉语教师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孟德宏与慕尼黑翻译学院的孟令奇作为主讲教师。
培训在悠扬的二胡声中拉开帷幕。纽伦堡大学学生朱乐见带来精彩的二胡演奏,随后,慕尼黑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缪雨露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她介绍了本次培训的目的与日程安排,并对两位主讲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孟德宏带来题为“从‘人不知而不愠’说起”的讲座。他以“愠”字为切入点,结合汉字的字形、字义及其文化内涵,展开一场关于汉字之美的语言文化之旅。他指出,“愠”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内在温暖、宁静与包容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折射。他强调,汉字不仅承载着语言的功能,更是文化智慧、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的结晶。在讲座中,他引导教师思考如何通过“以字代词”的方法,将字本义与词义教学结合起来,使汉语学习者在理解语言的同时感受文化的厚重。他指出,面向印欧语背景的学习者,在词汇教学中应关注字词间的相似性与相关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牢固的语言联结。

孟令奇作题为“词类视角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的主题讲座。他从汉语的词类系统出发,深入分析了实词和虚词在教学中的不同策略与重点。他强调词汇教学应兼顾语义与用法,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系统性。在实词方面,他详细讲解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别的教学要点,如动词的宾语搭配、心理动词与能愿动词的教学区别等;在虚词方面,他重点解析了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教学难点,并提出了实用的教学建议。此外,他还提出了“感知—理解—记忆—运用—扩展—强化”的教学流程,帮助教师科学设计词汇教学过程,并应对教学中常见的易混词辨析问题。

两场讲座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拓宽了参加培训的教师的教学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于汉语教学理念的深层次思考。在互动环节中,教师们就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此次培训为在德汉语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与提升的平台,也体现了慕尼黑孔子学院在推动本地汉语教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慕尼黑孔子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讨活动,服务德国本土汉语教育发展。
供稿 慕尼黑孔子学院 薛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