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5日,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会。会议由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登贵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学者与罗兰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汉学家和博士生齐聚一堂,围绕“中匈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伊始,李登贵指出,当前中匈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佳时期,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希望通过此次对话会,搭建中匈青年学者交流平台,建立长期对话机制,促进两国多领域合作发展。随后,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鞠维伟介绍了参会的中方成员及欧洲研究所概况。罗兰大学汉学家梅林达博士则介绍了中文系的本硕博培养体系、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学生就业情况。

在讨论环节,与会者聚焦多个议题展开热烈交流,包括匈牙利汉学研究的现状、重点领域及代际传承情况;相较于周边中东欧国家,匈牙利汉学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中匈两国在民族文化与思想方面的相似之处;跨文化视角下匈牙利民众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认知特征;结合中国社科院近年加强古典文明研究的背景,探讨中匈汉学家潜在的合作项目与可加强的领域等。
汉学家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最新动向,博士生们也剖析了自身研究方向及发现的问题。社科院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见解,现场气氛活跃,交流富有成效。

社科院学者表示,愿整合资源为匈牙利汉学家及博士生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与会各方一致认为,为充分发挥对话会的作用,应创造条件将其长期化、机制化。
供稿/供图 罗兰大学孔子学院 李海燕/牟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