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伦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研究论坛”第三十讲专题讲座

2017-10-17 

伦敦时间10月11日下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社会语言学博士生穆莺莺应伦敦孔子学院邀请,带来了《中国少数民族多语言面貌的成因——以云南多民族杂居村寨勐广为例》的专题讲座。

语言多样化、文化多样化与生物物种多样化都是人类文明生态的宝贵财富。勐广是坐落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德宏州的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寨,是中国多民族多语种的一个缩影。勐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至少使用四种语言:载瓦语、汉语、浪速语及波拉语。几乎每位居民都是多语言使用者。穆莺莺在勐广村寨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田野调查。其中一户人家中,男主人及其父亲使用波拉语,女主人使用浪速语,女儿和儿子同时使用波拉语和浪速语。村民之间的日常交谈中,根据对方的婚姻状况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语言。

语言的选择也会受到地位、身份等因素的影响。该讲座节选自穆莺莺的博士论文,秉承前一次讲座主旨,即通过描述一个多语村庄的村民们日常交流的语言选择,向大众展示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同时又侧重从语言政策、民族身份认同及语言态度等方面,分析当地村民特定语言选择背后的原因。

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穆莺莺就四种语言的区分方法、当地居民的文字表达、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对语言的影响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穆莺莺女士是中国首位留学英国的景颇族学者,研究方向为濒危语言记录与保护。此次讲座充分展示了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及一个民族内部多个语言共存的特殊性。

撰稿:侯东海

上一条: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举办第二届摄影比赛展览 下一条:泰安皮影走进巴伐利亚国际学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