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挪威科学院院士何莫邪(ChristophHarbsmeier)教授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伦敦孔子学院邀请,举办“古代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自我建构”主题讲座。
何莫邪教授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自指所用的第一人称及反身代词入手,阐述“自我”和“自己”概念的名词化现象。他首先以“问我、怕我、理我、羡慕我、佩服我”等20余个词组为例,展示每个短语里“我”的不同侧重点,随后以“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引入“自我”作为宾语的用法,介绍了“吾”和“我”的不同。

何莫邪教授旁征博引,以大量经典文献来辅助讲解自指的用法。其中不仅包括儒家经典,还分享了大量经过调研的、有据可考的佛教经典著作中关于自指的用法,并将其与古希腊文学、古拉丁文学相比较,令在场观众连连赞叹。
在讲座问答环节,何莫邪回答了与会学者们“‘自我’和‘自己’的使用”等问题,给予了到场学者们对于“古代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自我建构”新的启发和思考。
中国古代学术论坛系列讲座由伦敦孔子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中国研究院联合举办,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英学术交流。
撰稿:谢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