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15、17日,伦敦孔子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了“纪念A.C Graham”系列讲座。本系列讲座有幸邀请到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讲座教授、著名汉学家夏含夷担任主讲,吸引了诸多研究汉学的学者、专家以及亚非学院师生前来参加。
13日的讲座中,夏含夷教授从《程寤》篇中提到的植物入手,解读了不同植物的象征意义,同时对比不同版本的传世逸文,带领在场听众一同挖掘《程寤》篇最原本的意义。《程寤》的大意为周文王妻子太姒梦见商朝朝廷中长满荆棘,周武王取周人之树种于商廷,预示周朝将要替代商朝,是《逸周书》中的篇目。《逸周书》在宋朝后即已失传,幸运的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让《逸周书》中的多篇文献得以重现。

17日的讲座,夏含夷教授和大家一同探讨了古籍文本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他以《逸周书》中的《命讯》篇为例,带领现场听众体会了古籍手稿中的起承转合。他提到,近几十年来大量古籍手稿的发现,证明很多早期的古籍抄写员在抄写文本时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本加注了标点,这些文章在历史长河中辗转流传,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面貌,所以今人即使是阅读加了标点符号的古文,也觉得难以理解。
A.C Graham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生前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古汉语教授。他以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蜚声四海,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哲学)、语言有着开创性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汉语暨纪念A.C Graham”系列讲座已开展多年,旨在搭建研究中国古代汉语的平台以供交流,传承A.C Graham潜精研思的学术精神。
每次讲座的互动问答环节,气氛都十分热烈,在场学者激烈讨论,引发了许多新的火花与思考。伦敦孔子学院建院以来一直借助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术平台,集合国际领先的汉学家及研究人员,开展高端学术研讨及交流讲座,致力于将中国语言、文化带给世界。
撰稿:林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