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9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邀请德国著名的汉学家施寒微(Prof. Dr. Helwig Schmidt-Glintzer)举办主题为“欧洲和中国的自我启蒙和社会发展”的讲座。此次讲座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吸引50余人参加。

施寒微回溯了中国与欧洲的交往历史,剖析了双方在各自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异同。立足当下,欧洲需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探寻自身新的定位,中国也在探索如何在世界事务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他援引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看作” 的概念,以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代表作《引力剧场》为例,借由 “观看” 与 “理解” 的差异,生动阐释了应如何看待中欧关系。针对中欧各自面临的社会与结构性问题,他提出,双方均需从自身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价值理念和社会结构出发,持续进行“自我启蒙”,方能避免陷入 “对立陷阱”。他提倡基于文化差异的视角,允许不同文化各自存在并共同发展。
观众问答环节,针对施寒微的观点和中欧关系的发展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施寒微,1948年生,德国著名汉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截至2023年,曾先后任教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汉堡大学、图宾根大学。1993至2015年担任德国沃尔芬比特尔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馆长。2016起担任图宾根大学教授,图宾根中国中心主任。自 2024 年他居住在纽伦堡,担任欧亚文化系统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