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孔院 >> 正文

慕尼黑孔子学院在国际母语日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2025-03-15 

当地时间3月15日,慕尼黑孔子学院参与慕尼黑国际母语日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平台,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机构参与。慕尼黑孔子学院通过语言互动、文化体验与艺术展演等形式,向当地民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盛宴。

语言互动:搭建中德对话桥梁
  在“语言互动桌(Sprachtisch)”环节,薛莉莉和赖洪芷烨用德语向参观者讲解中文的独特魅力。展台上陈列的生肖卡片、祈福手链和主题文创产品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一位德国女士看到自己的名字用中文写出来之后感叹:“汉字的结构像一幅画,每个笔画都有故事!”两位老师还通过趣味问答介绍了中文知识,现场观众在“你好”“谢谢”的跟读声中笑声不断。

体验课堂:零距离感知汉语韵律
  随后的“汉语体验课(Schnupperstunde)”将活动推向高潮。薛莉莉与赖洪芷烨精心设计的30分钟课程以实用场景为导向,通过情景对话、手势互动和绕口令游戏,让零基础学员快速掌握基础表达。当试听学院特用“你好,我是……”完成自我介绍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汉语的四声调像音乐旋律”,参与课程的慕尼黑大学语言学教授里尔表示,“这种沉浸式教学打破了语言壁垒,让人直观感受到东方智慧的表达方式。”

诗意与箫声:传统艺术触动心灵
  活动尾声,薛莉莉和赖洪芷烨用中德双语朗诵了诗人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温润的嗓音伴随诗句流淌,“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咏叹在会场久久回响。

随后,孔院教师王宸懿手持竹箫登台,一曲《姑苏行》以空灵悠远的音色勾勒出水墨江南的意境,箫声渐息时,许多观众仍闭目沉浸其中。

语言是文明的基因,艺术是心灵的纽带。慕尼黑孔子学院用创意让中国文化‘活’起来,这正是文明互鉴的最佳实践。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恰如海子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当中文的韵律遇见巴伐利亚的热情,文化的春潮正涌动在伊萨尔河畔,见证着文明交流的永恒春天。


供稿 慕尼黑孔子学院 薛莉莉


上一条:索非亚孔子学院下设布尔加斯英文学校孔子课堂参加布尔加斯市教育展 下一条:索非亚孔子学院与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中文+中医”项目启动仪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