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伦敦孔子学院2018中国作家西游系列活动第二场——“塑造意象的大师”苏童见面会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成功举办。著名作家苏童应伦敦孔院外方院长宣力的邀请,与30余名亚非学院师生、访问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畅谈文学创作的经验和感悟。
见面会现场,苏童一如他文笔的细腻,将其文学创作的历程娓娓道来,其间不乏幽默风趣,引起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年代,全民皆谈文学,受那个时代的感召,正在北师大中文系读书的苏童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写作之路。苏童谈到,他没有想过《妻妾成群》会成为他创作的标志,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大家对它的印象最深,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入木三分,让读者评价他“比女人更懂女人”。苏童笑言,除了《妻妾成群》、《红粉》、《妇女故事》这几部女性小说外,自己也写过很多男性角色。包括后期比较成熟的作品《河岸》,描写的就是父与子的关系。

苏童说,自己的创作一直都是关注“人”的。《妻妾成群》的创作动机并非是对旧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猎奇,而是对于这种制度下人与人关系的关注。《河岸》不仅是关于河流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库文轩穿梭于岸上与河上,一直在岸上的母亲和河上的父亲之间的纠葛与寻找。
座谈会上,苏童还谈到了自己对短篇小说的偏爱,他说,“我比较喜欢我的短篇小说,我觉得我的很多短篇小说写得比长篇要好。”在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更喜欢哪种写作状态?”时,他表示自己在最松弛、没有压力所迫的情况下,最想写的是短篇与散文。
“2018中国作家西游系列活动”由伦敦孔子学院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旨在邀请一批中国优秀的作家,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分享,启发文学创作的多元思考。本次见面分享会上,作家苏童与大家亲切互动,为听众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发。
撰稿:郎亚鲜